塑料填充剂的基本要求和特性有哪些?
塑料填充剂的基本要求和特性有哪些?
填充剂的种类繁多,本文只对通常生产塑料制品的原料是采用纯树脂,如PE、PP、abs等直接加工成型的填充材料作一简述。
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对塑料制品材料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通过在纯树脂中添加其它材料如非金属、金属或有机材料,可以提升塑料树脂的各类性能,以达到所需要的技术指标或者提高性价比。
1、填充剂的定义
ASTM(美国材料试验学会)把填充剂定义为“为改进强度和各种性质,或者为降低成本而在塑料中添加的较为惰性的物质。”因此,塑料的填料往往选择非金属矿物。他们泛指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一般为结晶态的天然非金属化合物或单质,具有均匀且相对固定的化学成份和确定的晶体结构;在一定物理化学条件下保持稳定,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一般为无机物,有时也包括矿物燃料如煤。顾名思义,塑料用非金属矿物填料通常可认为是大自然中存在被人工开采、加工利用具有上述定义性质的并被添加在塑料中的非金属矿物材料,通常被制成粉体。
2、基本特性
(1) 化学上呈惰性;
(2) 对耐水性、耐化学药品性、耐候性、耐热性等无妨碍;
(3) 不降低物理性能;
(4) 可以大量填充;
(5) 相对密度小;
(6) 价廉。
3、填充剂的基本要求
(1)化学性质稳定,相对纯度高,杂质含量低;
(2)颜色尽量为白色或透明,不含铁等易加热变黄的杂质;
(3)不对塑料制品的理化性能指标产生严重损害;
(4)容易分散和混合,粒度适当;
(5)吸油值相对较低,对加工性无大影响;
(6)有合适的晶型结构;
(7)莫氏硬度的匹配性高;
(8)与树脂相比有相对便宜的价格和良好的相容性。
4、填充剂的分类
(1)根据其来源通常分为矿物性、植物性填料和工业性填充剂。后者可分为合成型和废渣型。
(2)根据其形状分为粉末状、球状、片状、柱状、针状及纤维状填充剂。
(3)根据其效能分为增量型、补强型及功能型填充剂。
(4)根据其化学组成分为无机填充剂和有机填充剂。
(5)将塑料中应用较多的填充剂按化学成份进行分类如下:
A:氧化物:二氧化硅、硅藻土、氧化铝、二氧化钛、氧化铁、氧化锌、氧化镁、三氧化二锑、高铁酸钡、高铁酸锶、氧化铍、氧化铝纤维。
B:氢氧化物: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盐基性碳酸镁。
C:碳酸盐:碳酸钙碳酸镁、白云石、碱式碳酸纳铝。
D:(亚)硫酸盐:硫酸钡、硫酸钙、硫酸铵、亚硫酸钙。
E:硅酸盐:滑石粉、粘土、云母、石棉、硅酸钙、蒙脱土、膨润土、玻璃微珠、玻纤。
F:碳素:炭黑、石墨、碳素中空球、碳纤维。
G:其它:硼酸锌、硼酸钙、硼酸纳、偏硼酸钡、钛酸钾。
有机物:木粉、竹粉、稻草、麦杆、花生壳、淀粉、布、纸、纸浆、人造纤维、合成纤维等。
5、广东启辰新材料之塑料专用填充粉的主要特点
一、“硅微粉系统塑料增强粉”,是专门用于提高各类塑料功能的绿色填充料。具有超白、超细、超纯、中径矩型及粒均的特点,改善硬度、强度、抗撕裂、阻燃性、耐候性及改善质感,并做到更高的填充量(10-60%),性价比高。
(1)高白、高强、高硬、中径矩型及粒均;
(2)改善硬度、强度、抗撕裂、阻燃性、耐候性及改善质感;
(3)粒径分布集中,100%没有“致命大颗粒”,稳定性高,对设备磨损程度低;
(4)Fe和重金属含量极低,绿色环保新型材料;
(5)与各种塑料、助剂相容性好,不破坏其它助剂功能;
(6)性价比高,完全或部分代替进口同类产品;
(7)应用领域:各种功能塑料母粒或功能塑料产品。
二、“ST爽滑粉”是广东启辰在粉体应用的又一重大突破,是应用到PVC压延膜的全新功能性粉体,同时填补了PVC透明膜材粉体应用的空白,直接当塑料树脂粉使用。
ST爽滑粉,质量稳定,与PVC树脂相容性极好,满足生产工艺跨度极大,适合各种配方产品的使用,同时符合欧盟、美国、日本及国内环保及安全使用标准要求。
ST爽滑粉的核心竞争力:稳定、高填充、低成本、手感爽滑饱满、着墨、固墨不迁移、高低温不泛白黄变、耐刮耐折、耐酸碱盐雾等。
ST爽滑粉已成熟批量应用于:磨砂膜等,直接带来PVC膜材功能倍数提升和成本直线下降400-600元/吨,为终端客户创造前所未有的竞争优势。
三、“无机硅阻燃剂”主要是把具有阻燃性的无机硅元素以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添加到被阻燃的基材中,以物理分散状态与高聚物充分混合,在气相或凝聚相通过化学或物理变化起到阻燃作用。纳米二氧化硅是一种无机硅系阻燃添加剂,当发生火灾时,纳米SiO2迅速形成Si-O-Si网状结构,该结构具有抗氧化和耐火性,从而提高材料的阻燃性。
低熔点玻璃粉是一种新型功能性无公害阻燃材料,亦称为陶瓷化粉,在无卤无红磷阻燃体系中最新研发成功的陶瓷化阻燃材料。该粉体为细微无毒无害白色粉末,是稳定的白色材料的基材原料。产品最大特点是低温熔融,当温度达到500℃后,产品持续受热开始熔融成液体,形成了具有良好机械性能的陶瓷,从而提高了材料组合物在被动防火应用中的性能,发生火灾时,氧化物与熔融玻璃粉形成陶瓷化,降低烟指数、发烟量、发热量和一氧化碳的产生量,提升氧指数,改善滴落性能等,显著提高材料阻燃性能。
四、“无水透明粉”是由天然透明非金属矿经严格选矿、清洗、磨粉、浮选、提纯、高纯水处理及特殊干燥等多道工艺加工而成的微粉。无水透明粉是一种无毒、无味、无污染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由于它具备高透明度、耐温性好、耐酸碱腐蚀、高绝缘、低膨胀、化学性能稳定、硬度较大等优良的性能,被开始广泛用于各种塑料领域。
「干货」塑料燃烧知识盘点以及常见阻燃塑料所用阻燃方案介绍
塑料具有优良的性能,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特别是在建筑、交通、家具、电子电器及日用品等行业被大量使用,方便和美化了人们的生活与环境,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逐步代替了传统材料。
但是,绝大多数常用塑料在空气中是可燃或易燃的,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烟雾和有毒气体,使人中毒窒息而死,且影响消防救援工作。因此,塑料和阻燃改性技术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常用塑料的燃烧特性
塑料的燃烧过程和燃烧反应
塑料的燃烧过程
塑料的燃烧过程是一个非常激烈复杂的热氧化反应,具有冒浓烟或炽烈火焰的特征。塑料燃烧的一般过程可分为5个基本阶段。
第一阶段:加热升温。塑料之所以发生燃烧,首先是因为在外部热源的作用下温度上升。热塑性塑料此时会有熔融现象。
第二阶段:热分解。当塑料受热升温至分解温度时,将发生热分解,并产生可燃性气体和其他热分解产物,主要包括:
①可燃气体,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醛、丙酮、一氧化碳等。
②不燃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等。
③液体产物,即熔融降解聚合物和预聚体。
④固体产物,如碳化物等。
⑤烟气,即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如碳)颗粒。
第三阶段:着火。当塑料受热分解产生的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着火及先后,与氧气相遇,并且被加热到点燃温度时,即可引发塑料燃烧,并从局部向整体扩散。
第四阶段∶持续燃烧。当塑料的燃烧净热,即塑料的燃烧热与加热邻接材料到燃烧状态所需的热量之差等于或大于0时,塑料将持续自行燃烧。
第五阶段∶燃烧停止。当塑料燃烧进行到燃烧净热为负值时,则已着火的塑料将会在点火源移开后停止燃烧。
聚合物燃烧基本过程示意图
塑料的燃烧反应
塑料热分解产物的燃烧是按照自由基链式反应进行的,其机理与塑料热氧降解类似,包括以下四步:
1、链引发
2、链增长
3、链支化
4、链终止
影响塑料燃烧的因素
影响塑料燃烧的因素很多,包括作为内因的聚合物燃烧特性和作为外因的燃烧环境条件。在燃烧环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则主要取决于聚合物的燃烧特性,包括化学组成和结构、比热容、热导率、分解温度、燃烧热、闪点和自燃点、火焰温度、极限氧指数以及燃烧速度等。
化学组成和构成
聚合物燃烧实质上为聚合物受热发生热分解产生的可燃性气体的燃烧,因此化学组成和结构不同的聚合物由于热分解产物中可燃性气体含量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燃烧特性。显然,热分解产物中可燃性气体含量越高的聚合物越容易燃烧。
常用塑料的热分解产物
比热容
所谓比热容就是1g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大的聚合物材料,在燃烧过程的加热阶段需要较大的热量,因此较难燃烧。
常用塑料的热分解产物
导热率
热导率又称导热系数,是一个表示物质热传导性能的物理量。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热导率大的聚合物材料,在燃烧过程的加热阶段升温较慢,因此较难燃烧。
分解温度
由于聚合物燃烧实质上为聚合物受热发生热分解产生的可燃性气体的燃烧,因此,一般来说,热分解温度较低的聚合物较易燃烧。
常用塑料的热分解温度
燃烧热
燃烧热是维持燃烧和延燃的重要因素。大多数聚合物的燃烧是放热反应。
02
闪点和自燃点
闪点是明火可以引燃的最低温度,而自燃点是不需明火引燃而自发燃烧的最低温度。
常用塑料的闪点和自燃点
火焰温度
与燃烧热一样,火焰温度是维持燃烧和延燃的重要因素。大多数聚合物的火焰温度比火柴和香烟高得多,约达2000℃。
常用塑料的火焰温度
极限氧指数
能维持聚合物燃烧的混合气体中氧气的最小体积分数,称为聚合物的极限氧指数(LOI),简称氧指数(OI)。氧指数是衡量聚合物材料是否燃烧的重要指标。由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0.9%,所以,氧指数小于21%的聚合物,一般可在空气中被点燃。
常用塑料的氧指数
燃烧速度
燃烧速度影响火灾的发展蔓延。各种聚合物材料的燃烧速度不尽相同,因此,燃烧时的传播速度也有快慢。在实际火灾中,材料的燃烧速度受外界气体的扰动和扩散、热的传导、对流和辐射等因素的影响。
阻燃剂的三大分类
01
按所含阻燃元素分类
按所含阻燃元素可将阻燃剂分为卤系、磷系、氮系、硫系、磷-卤系、磷-氮系、硅系、锑系、硼系和铝镁系等几类阻燃剂,其中卤系阻燃剂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的阻燃剂之一,具有添加量少、阻燃效果显著的特点,在阻燃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02
按阻燃剂的使用方法分类
按阻燃剂使用方法的不同,阻燃剂可分为反应型和添加型两大类。
(1)反应型阻燃剂
反应型阻燃剂是指分子内具有可反应官能团,能够在聚合物合成过程中参与反应,并结合到聚合物分子中的阻燃剂。其优点是稳定性好、阻燃作用持久、毒性小、对塑料性能影响较小,可以认为是一类理想的阻燃剂。缺点是应用不方便,品种较少,目前使用量仅占阻燃剂的10%-20%左右。反应型阻燃剂主要用于热固性塑料中,有时也用于热塑性塑料中。有些反应型阻燃剂也可用作添加型阻燃剂。
(2)添加型阻燃剂
添加型阻燃剂是在塑料加工前掺入塑料中,并以物理状态分散在混合料中的阻燃剂。其特点是使用方便、适用性强,目前其使用量占整个阻燃剂的80%-90%。缺点是在改进阻燃性的同时,降低了塑料本身固有的某些性能,如加工性和力学性能等。添加型阻燃剂常用于热塑性塑料中。
03
按阻燃剂组分分类
按阻燃剂组分的不同可将阻燃剂分为无机阻燃剂和有机阻燃剂两大类。
(1)无机阻燃剂
无机阻燃剂的品种很多,不同的无机阻燃剂的功能不同。
有单独使用即显示阻燃效果的,如红磷;有与含卤有机阻燃剂并用而显示阻燃效果的,如Sb?O? ;还有既起填充剂作用又能分解结晶水而显示阻燃效果的,如氢氧化铝。
无机阻燃剂具有热稳定性好、无毒、不产生腐蚀性气体、不挥发、抑烟、效果持久、价廉等优点,缺点是会对聚合物材料的加工成型性能和物理、电气性能等产生负面影响。
(2)有机阻燃剂
有机阻燃剂的品种也很多,按化合物类型细分,主要有磷系和卤系阻燃剂两类。磷系阻燃剂还可分为不含卤和含卤阻燃剂;而卤系阻燃剂也可分为氯系和溴系阻燃剂。
有机阻燃剂,尤其溴系有机阻燃剂,由于阻燃效果好、用量少、对塑料制品的性能影响小,因此,尽管存在有毒、发烟量较高并会释放高腐蚀性的卤化氢气体等问题,目前仍是应用广泛的重要阻燃剂。
常见阻燃塑料及其阻燃方案
//
阻燃PC/ABS
PC具有冲击强度高、抗蠕变、尺寸稳定性好、耐热、透明和介电性能优良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加工流动性差、容易发生应力开裂、对缺口敏感、耐磨性差等缺点;ABS具有较好的耐化学药品性和成型加工性,然而其耐热和耐候性相对较差。两者共混改性所得的PC/ABS合金在性能上可互补,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通信设备、电子电器、照明设备等。
PC/ABS应用于复印机
为了满足一些应用领域中的防火安全要求,PC/ABS合金必须具备良好的阻燃性。例如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以及部分电子电气阻燃等级要达到V-0。用于PC/ABS共混体系目前效果较好的是热稳定性好的双磷酸酯类以及磷酸酯齐聚物等,其中BDP对PC/ABS合金表现出良好的阻燃性能.
无卤阻燃PC/ABS的主要生产企业有科思创、沙比克、LG化学、锦湖日丽、万华化学、鲁西化工等。
//
阻燃PC
PC具有耐热性好、光学性能优异、尺寸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以及冲击强度优良等特性,广泛用于家电、电子电器、汽车配件、机械设备和光学仪器零部件等,全球PC产能超过1000万吨。
PC的极限氧指数 (LOI)可达21%~24%,材料本身可达 UL94 V-2级阻燃,但仍无法满足特殊领域对阻燃性能的要求,如电子电气和汽车领域均要求PC阻燃等级达到V-0。
阻燃PC中,以全氟烷基磺酸钾(PPFBS)为代表的磺酸盐类阻燃剂效果最佳,添加少量(0.5%以下)的磺酸盐阻燃剂就能显著改善PC的阻燃性能,达到1.6~3.0mm V-0的阻燃等级,并且改性后PC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与通用PC相当,还能保持透明。
透明阻燃PC板材
工业化PC产品中使用最多的磷系阻燃剂是三苯基磷酸酯(TPP)、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RDP)和BDP,在阻燃剂的添加量为10%(质量分数)时,1.6mm厚度PC可达V-0级别,其中TPP在高温下易挥发,仅在气相中发挥阻燃作用;RDP和BDP可同时在气相和固相发挥阻燃效果。TPP常温下为固态,热稳定性相对较差,在PC加工温度下容易挥发;RDP和BDP常温下为液体,热稳定性较好;BDP较RDP抗水解性能好。
//
阻燃ABS
ABS光泽度高、韧性好、耐热和耐低温性能好、加工性能优异、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ABS电性能不随温度和湿度的改变而出现很大变化,是良好的绝缘材料,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视听设备、办公用品和电子电气等领域,全球产能超过1000万吨。
ABS树脂可燃,LOI为18.3%~18.8%, 按UL94标准属于HB级别。ABS着火时燃烧速率快,并且放出大量毒气和黑烟,不利于实际应用。目前主要以卤素阻燃剂与Sb2O3复配使用, 卤锑协同作用对ABS进行阻燃改性,主要用的溴系阻燃剂有TBBA,DBDPE等。
阻燃ABS主要应用于电话、电脑、液晶显示器(LCD) 等电子电气设备外壳、汽车内构部件和外部构件、小型厨房电器、工具盒真空吸尘器的外壳等。
//
阻燃HIPS
HIPS是由聚苯乙烯(PS)与聚丁二烯(PB)通过共聚制得,拥有两者共同的优点,易加工、尺寸稳定性好且电绝缘性优良、抗冲性较高,成本低,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家用电器、电子产品及军用物资的外壳包装等领域。
阻燃HIPS应用于空调外壳
但HIPS的LOI仅为18%,易燃烧,为了提高使用安全性,必须对其进行阻燃改性。用于HIPS阻燃改性的主要为溴系阻燃剂如十溴二苯乙烷(DBDPE)等,大多与Sb2O3配合协同作用,具有优良的阻燃效果。
//
阻燃PBT
PBT是一种结晶型饱和聚酯,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较好的尺寸稳定性、良好的电绝缘性以及耐化学药品腐蚀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器、机械等领域。但PBT的阻燃性能差(UL94HB级),在空气中易燃烧,难以成炭,燃烧时易滴落,且释放出大量浓烟和有毒气体,易产生比较大的危险,因此必须对其进行阻燃改性。
阻燃PBT应用于电子电器
用于PBT阻燃改性的阻燃剂主要为卤系阻燃剂,比较常用的是溴系阻燃剂如DBDPE、溴化环氧树脂等,通过与Sb2O3配合协同作用,达到优良的阻燃效果。PBT中使用的阻燃剂还包括二乙基次膦酸铝(ADP)或其与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等的复配产品。
//
阻燃PA
PA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和较为突出的润滑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元件及汽车零件等领域。未改性的PA阻燃等级为UL94 V-2级,LOI为20%~22%,在接触到明火的情况下,会发生快速燃烧,放出大量热,同时还会因熔融存在滴落现象,这为明火的进一步扩散制造了条件。为防止火灾危害,工业上对汽车、电器等产品中使用的PA复合材料有着明确的阻燃要求,一般需要其达到UL94 V-0级别。
卤系阻燃剂由于与PA相容性好,阻燃效率高,在PA中的应用很广泛。无卤阻燃PA中使用的阻燃剂有所区别,一般纯PA阻燃添加12-15%的MCA即可,而PA/GF体系由于“烛芯效应”,需要阻燃效率更高的二乙基次膦酸铝(ADP),再辅以MPP等起到协效和降本作用,也有与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等的复配阻燃PA产品。
文章来源:第八元素塑料版
成型材料论述,注塑成形塑料常用塑料,塑料常用填充剂
第一节 注射成型的进展
近年来无论在注塑理论和实践方面,还是在注塑工艺和成型设备方面都有较深的研究和进展。
注塑时,首先遇到的是注塑的可成型性,这是衡量塑料能否快速和容易地成型出合乎质量要求的制品。并希望能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以最短注塑周期进行高效率生产。
不同的高分子材料对其加工的工艺条件及设备的感性差别很大,材料特性和工艺条件将最终影响塑料制品的机械性能,因此全面了解注塑周期内的工作程序,搞清可成型性和成型工艺条件及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对注塑加工有重要意义。
在对充模压力的影响实验表明:高聚物的非牛顿特性越强,则需要的压越低;结晶型比非结晶型高聚物制品有更大的收收缩,在相变中比容变化较大。
在对注塑过程中大分子取向的机理研究证明聚合物熔体受剪切变形时,大分子由无规卷曲状态解开,并向流动方向延伸和有规则的排列,如果熔体很快冷却到相变温度以下,则大分子没有足够的时间松 和恢复到它原来的无规则卷曲的构象程度,这时的聚合物就要处于冻结取向状态,这种冻结取向使注塑制品在双折射热传导以及力学性质方面显示出各向导性。由于流变学和聚合物凝固过程的形变原因,制品取向可能在一个方向占优势形成单轴取向,也可能在两个方向上占优势,形成双轴取向。双轴取向会使制品得到综合的机械特性,所以在注塑制品中总希望得到双轴取向制品。而在纤维抽丝过程中却希望得到单轴取向。
对于取向分布的试验表明:取向最大是发生在距离制件表面20%的厚度处,发现取向程度随熔体温度与模温减小而增加,而提高注射压力或延长注射时间会增加制品的取向程度。
对聚苯乙烯试样表明:拉伸强度在平行取向方向上随取向度增加而提高,在垂直方向上则下降。
对聚甲醛的观察表明:注射时间的加长会使过渡晶区的厚度增加,注射压力的提高会使制品断裂伸长加大。
测试表明:注塑的残余应力与应变对制品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一般注塑制品有三种残余应变形式;A伴随热应力而产生的应变,B与分子冻结取向相关的残余应变,C形体应变,对一般塑料而言注射压力的增加会增加制品中的残余应力,而对ABS不十分明显。
对于制件拉伸特点的分布研究表明:一般聚合物的密度增加会提高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硬度,使冲击强度降低。
粘弹性:注塑过程中在靠近浇口处由于高地形变速率和运动学不稳定性,可能产生足够大的粘弹效应,在前缘附近聚合物熔体受到切向拉伸,这种变形型式可称为喷泉效应,对薄模腔的高弹性聚合物熔体流动的前缘,在模腔厚度,宽度发生阶梯变化的地方,以及浇口附近应该着重考虑粘弹效应。
综上所述,如何能把这些理论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改善工艺过程中的控制以减少材料,劳动量,达到缩短周期和减少废品的目的。
第二节 常用塑料
一.塑料简述.
塑料它可以是纯的树脂,也可以是加有各种添加剂的混合物,树脂起粘结剂作用。所加添加料的目的是用来改善纯树脂的物理机械性能,改善加工性能或者为了节约树脂。
因此,塑料最基本的物理化学性质是由树脂的性质所决定的。树脂可分天然树脂和人造树脂,后者又称合成树脂。
树脂都属高聚物,这些高聚物有独特的分子内部结构与分子外部结构。高分子内部结构决定了高聚物最基本的物理化学性质;而高分子外部结构则决定高聚物的加工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
聚合物按链之间在凝固后的结构形态可分非结晶型(无定型),半结晶型和结晶型。所以塑料也有无定型和结晶型之分。
结晶型塑料在凝固时,由晶核到晶粒的生成过程,形成一定的体态。如PE,PP,PA,POM,等均属结晶型。
无定型塑料在凝固时,没有晶核与晶粒的生长过程只是自由的大分子链的“冻结”如PS,PVC,PMMA,PC等。
又按其塑料对热作用的反映,可分热塑性塑料与热固性塑料两类:热塑性塑料的特点是加热可以软化,冷却时又重返固态。这一可逆过程,可以反复多次。如:PS,PVC,PA,PP,POM等;而热固性塑料特点是在某一温度下能转变成可塑性熔体,但如果继续提高温度,延长加热时间高分子内部将产生交联作用而固化。再不能用加热方法使其软化到原始状态,不能反复加工。如:环氧,呋喃,氨基,酚醛等。
二.常用塑料
(1)聚烯烃,聚烯烃是烯烃高聚物的总称,一般是指乙烯,丙烯,丁烯的均聚物与共聚物。主要品种有: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PE),氯化聚乙烯(CPE);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聚丙烯(PP),氯化聚丙烯(PPC),增强聚丙烯(RPP)聚丁烯(PB)等。
(2)氯乙烯(PVC)注塑用聚氯乙烯是悬浮聚合产品,按其颗粒形态有紧密型和疏松型。
聚氯乙烯的改性品种有:氯化聚氯乙烯(CPVC),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氯乙烯-偏氯乙烯共聚物(PVDC),氯乙烯-乙丙橡胶接枝共聚物,耐寒PVC即氯乙烯与马来酸酐的共聚物。
注塑用PVC有两类:一种是湿混造粒,即把各种添加剂.稳定剂.加工助剂.润滑剂.冲击改性剂.复合稳定剂等混合后挤出造粒。另一种是干混料不造粒的粉状聚氯乙烯。
(3)苯乙烯系树脂.苯乙烯系树脂是指苯乙烯的均聚物与共聚物树脂的总称。近年来为改善其脆性和耐热温度低的缺点,采用与橡胶等共混和接枝的方法发展一系列改性品种。如与丙烯腈,丁二烯,a-甲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脂,马来酸酐等二元共聚物可改善耐热性和脆性;与丙烯腈丁二烯的共聚物ABS是冲击韧性和加工性能很好的工程塑料。
目前苯乙烯系塑料有通用级,发泡级,冲击级和AS,ABS等,AS有通用级AS(I)与耐热级AS(II)。
(4)丙烯酸脂类,丙烯酸脂类塑料通常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俗称有机玻璃,以及纤维聚合物丙烯腈。这都是从丙烯酸衍生的高聚物。
供注塑级的PMMA用悬浮聚合制成,有通用级耐热级和高流动级。
(5)酰胺树脂聚. 酰胺树脂聚又称尼龙(PA)是早的工程塑料品种之一,用作纤维时称绵纶。我国有PA6,PA610,PA612,PA66,PA1010以及高碳尼龙,PA66与弹性接枝共混的超韧性PA,还有芳香聚酰胺等。
(6)线性聚脂类.在聚合物链节中含有脂链或醚链,而无支链和交联结构的树脂统称为线性聚脂或线性聚醚。国产有:聚碳酸酯双酚A型(PC),改性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脂(涤纶,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脂(PBT)聚芳脂(双酚A型),聚甲醛(POM)等。
PC是一种无定型的热塑性聚合物,纯PC虽有好的综合性能,但容易应力开裂,耐磨性及流动性不良,目前多采用PE,ABS,PS,PMMA,与之进行共混以克服上述缺陷。
PET大部作纤维少部用于薄膜,而注塑成型用的多是玻璃纤维增强(FRPET),PBT与PET都属结晶型热塑性线型聚脂。
聚芳脂(双酚A型),这是与PC相似的无定型工程塑料
聚甲醛(POM)有均聚和共聚两种,都是结晶型 聚合物。均聚比共聚POM热稳定性差加工温度范围窄。此外还有含油POM这是在POM内加液体润滑油和硬脂酸盐类的表面活性剂的共聚物。含油POM摩擦系数小,物料不易输送所以常用开槽料筒的注塑机进行生产。
(7)氟塑料. 氟塑料品种有:聚四乙烯(PTFE),聚四乙烯与六氟丙烯酸共聚物(FEP),三氟乙烯(PCTFE),聚偏氟乙烯(PVDF)聚氟乙烯(PVF)等。
PCTFE从分子结构上看与PTFE主要的区别在于有氯原子存在,从而破坏了PTFE对称性,降低了大分子链堆砌,使其增加挠性。PCTFE对热较敏感,易于高温下分解。聚偏氟乙烯(PVDF),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结晶型热塑性树脂。
(8)纤维素塑料,纤维素塑料是指由天然纤维素与无机或有机酸作用产生的纤维素树脂再加上增塑剂而制成。纤维素是最古老的半合成型的热塑性塑料,常用的有硝酸纤维素醋酸纤维素,醋酸丁酸纤维素,用于注塑的以醋酸纤维素为主。
(9)耐高温型树脂,这类有聚砜,聚芳砜,聚苯醚砜,聚苯硫醚,聚苯醚,聚酰亚胺。这类聚合物由于在分子主链上含有亚芳基或杂环结构,因此具有耐高温,耐辐射的能力,并兼有很高的强度和尺寸稳定性。
聚砜(PSF),双酚A聚砜属线性热塑性聚合物,虽然有正规结构,但仍然是无定型结构形态。聚砜的粘度较大而且对温度的依赖性要比对剪切速率大。这一点正与聚乙烯相反而与聚碳醋酯类却相近。在注塑中,当剪切速率低时,温度对其膨胀效应的影响不明显。
聚苯醚砜(PES),在其分子结构中不含有脂肪族基团,因此对耐热性和抗氧性较好。可在180~200度范围内长期使用,熔融温度50~350度。
聚苯醚(PPO),PPO和其他许多热塑性塑料不同;熔体的流变性能接近牛顿型流体,粘度对剪切速率并没有明显的依赖性。用于注塑的还有改性聚苯醚及氯化聚醚。
聚苯硫醚(PPS,雷腾),是一种新型工程塑料它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是目前作轴颈与轴承的最好村料。PSS原粉熔融后流动性很大,直接加工困难因此必须经过交联预处理,提高流动性。注塑用有粉料与可粒料两种。PSS的注塑与HDPE十分相似所不同是PSS要求成型 温度高些:在此343度时其流动性相当于HDPE的流动。
三.常用填料
注塑材料常用的填料有一般填料,金属填料,有机填料,短纤维填料与长纤维填料。加入这些填料可降低注塑制品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可改善物理机械性能,化学性能以及光电性能;可改善加工性能,流变性能,降低粘度,提高分散作用。
一般填料有石灰石,碳酸钙,滑石粉,硅酸钙,云母,氢氧化铝,硫酸钙,以及农副产品等。
有机填料是目前塑料制品中的主要填料,有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包括:木材,木粉,胡核的壳皮,棉植纤维素等;合成材料有再生纤维素,包括:人造织物,聚丙烯腈纤维,尼龙纤维,聚酯纤维等。
加到注塑材料中的一些填料,需要用表面改性剂进行处理,处理过程遵循界面化学理论,填料与聚合物表面的湿润理论酸碱的相互作用理论,以及混合理论赋予材料一些优良性质。
目前常用的表面改性剂有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有机硅处理剂等。这些表面改性剂加上后,能进一步提高填料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