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4-10-21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新闻 > 材料百科 >

ansys abs材料

一线工程师总结Ansys Workbench工程实例之——二维单元静力学分析

Ansys Workbench工程实例之——二维单元静力学分析

如果一个模型的各单元只在两个方向有主应力,即处于二向应力状态,那么可以将模型简化为二维平面模型。在二维单元分析中,只有X和Y向应力,没有Z向应力(或可忽略)。

对于平面问题,在Workbench项目中,Geometry中只能导入平面模型,然后在属性形中设置Analysis Type为2D。二维模型必须建立在XY面,特别是轴对称分析中,模型的对称轴必须为Y轴且位于X正方向。

进入Mechanical,设置Geometry属性中的2D行为(2D Behanior),可设置选项有:平面应力Plane Stress(默认)、平面应变Plane Strain、轴对称Axisymmetric、一般的平面应变Generalized Plane Strain、基于几何体 By Body等。

平面应力(Plane Stress):在Z方向应力为0(或可忽略),应变不为0。常用于Z向厚度远小于X和Y向尺寸的模型,比如薄板零件,旋转圆盘等。

平面应变(Plane Strain):在Z方向应力为0(或可忽略),应变也为0。常用于Z向厚度远大于X和Y向尺寸的模型,比如水坝、钢管等。

轴对称(Axisymmetric):轴对称即模型的几何形状及边界条件都对称于同一轴线。在WB中轴向必须是Y轴,径向为X轴,且平面模型在X轴正方向。在轴对称情况中,只有径向和轴向位移,不能有周向位移和载荷,即不能有扭矩之类的载荷和扭转变形。如压力容器、直管、轴等。实际情况中,完全满足轴对称条件的模型较少,因此,进行轴对称分析之前,需要判断非对称性对模型的影响是否可以忽略。

Generalized Plane Strain:与Plane Strain相似,但是在Z方向上有一个有限的变形域。对于存在Z方向尺寸的物体,它提供了一个更实际的结果。

By Body :可以对组件下单个的物体分别设置平面应力、平面应变或者轴对称选项。

实例1——平面应力:矩形板尺寸100mmx50mmx2mm,中心有一Φ25mm的孔,两端各受1000N拉力,使用平面应力方式计算矩形板的变形和应力。

方法1:采用全模型解算如下:

STP1 建模。

在WB界面新建静力学模型,点击项目的Geometry栏,设置属性Analysis Type为2D。

右击Geometry——New DesignModeler Geometry....,进入DM界面。在XY平面绘制矩形100mmx50mmx,中心孔Φ25mm。注意必须在XY平面

草绘,否则不能定义平面应力/应变模型。

退出草绘,选择Concept——Surfaces From Sketches,将刚才的草绘转换为曲面。

STP2 计算前设置。

退出DM,在WB的项目中双击第4行以下,进入Mechanical。

设置零件行为:点击特征树Gemetry,设置属性2D behavior:Plane Stress(默认选项)。选择特征树下的曲面,设置属性中曲面厚度Thichness:2mm。设置材料为默认的结构钢。

划分网格:设置全局网格下Max Face Size:2mm。添加映射网格(Face Meshing),映射平面选择曲面。

设置边界条件:固定曲面左端,在右端施加1000N的力。注意选择左右端时将选择过滤器设置为边线。

设置Analysis Settings属性中的弱弹簧Weak Springs为On。

STP3 计算与后处理。

以下分别为边线和等效 应力结果。结果自动扩展显示出厚度。

方法2:采用1/4模型解算(更推荐的方法):

STP1 模型处理。

在WB中复制项目:右击刚才项目的第一行——Duplicate,复制出新项目。点击新项目的Geometry栏,设置属性Analysis Type为2D。

右击Geometry——Edit Geometry in DesignModeler...,进入DM界面进行编辑。在XY平面绘制1/4的模型,然后生成曲面。

STP2 计算前设置。

设置零件行为略。

设置对称:选中特征树的Model,在工具栏选择Symmetry,便在特征树中出现了Symmetry项,右击——Insert——Symmetry Region,添加两个对称选项,分别选择两个对称边。

网格划分:设置全局尺寸最大2mm,生成网格如下。

边界条件只需设置右端拉力,由于上下方向只有一半,所以力也为1/2,即500N。

STP3 计算与后处理。

以下分别为边线和等效 应力结果。

扩展显示方法如下。首先在WB界面选择标题栏Tools——Options,出现Options对话框,选择Appearance便签,勾选Beta Options。

回到Mechanical,选择特征树中Symmetry,设置属性Graphical Expansion1(扩充显示1):Num Repeat(重复数量)都设置为4,Type都设置为极坐标Polar,Method设置为Half(一半),△R与△Z均设置为0(默认),△θ设置90°,Coordinate System均选择默认的全局坐标系。

扩展后显示如下。

可见,方法2中使用1/4模型对比方法1的计算结果相同,但是却进一步减少了计算量,而且不需要设置弱弹簧。

实例2——平面应变:圆管内径45,外径60,长800,管内受到10Mpa的压强,分别用实体模型和平面模型计算。

方法1:采用实体解算如下:

Step1 建模,为了不用施加建立圆环,拉伸400mm。

Step2 计算前设置。

打开弱弹簧选项。

划分网格:保证在厚度方向有至少2层单元。

添加边界条件:施加内壁压强10Mpa。

STP3 计算与后处理。

建立截面结果:

截面只能建立在坐标系的XY平面,所以先需要添加坐标系。右击特征树的坐标系——Insert——Coordinate System,使新坐标系的XY面垂直于圆柱的轴向。

点击Model,在工具栏选择Construction Geometry,右击它——Insert——Surface,属性中的坐标系选择刚才的坐标。

添加结果:分别添加截面上的总变形和等效应力,计算后见下图。

方法2:采用平面模型解算如下:

Step1 建模。

在WB界面新建静力学模型,点击项目的Geometry栏,设置属性Analysis Type为2D。

在XY面建立圆环。

STP2 计算前设置。

进入Mechanical点击特征树Gemetry,设置属性2D behavior:Plane Strain。

打开弱弹簧。

划分网格(略)。

添加边界条件:选择圆环内边,施加10MPa压强。

STP3 计算与后处理。变形与应力分别如下图。

实例2——轴对称:ABS材料的圆柱形水杯外径100mm,高200mm,壁厚4mm,求装满水后的变形与应力。

方法1:采用平面模型解算如下:

Step1 建模。

在WB项目中将模型属性的分析类型设置为2D。在DM中的XY平面绘制水杯轮廓,水杯的轴线为Y轴,且轮廓位于X的正方向,否则无法计算。

Step2 计算前设置。进入Mechanical进行以下设置。

设置Model属性,2D Behavior为Axisymmetric。

材料设置:选中特征树中的模型,在属性中的Assignment中选择下拉菜单——New Material,进入工程材料库,新建ABS材料,弹性模量2000MPa,泊松比0.4。退出工程材料界面,返回Mechanical。点击File——Refresh All Data,刷新所有数据,再次选中特征树中的模型,赋予刚才添加的ABS材料。

网格划分:水杯厚度方向至少2层单元。

添加边界条件:

水杯底部边设置Compression Only Support约束模拟水杯放于平台上。

选择水杯内壁边,设置静水压力,注意箭头方向朝上,水密度1e-6kg/mm2,水面设置在水杯的杯口处。

STP3 计算与后处理。

扩展显示如下设置:选中特征树Model,添加Symmetry,设置属性Type:2D AxiSymmetrici。Num Repeat表示旋转阵列的面数量,△θ代表每两个面之间的角度。

计算结果如下。

杯底变形如下

方法2:采用1/N实体模型解算如下:

轴对称问题也将实体分割1/N进行计算,本例取1/12水杯模型进行分析。

Step1 建模。建立水杯的1/12模型。

Step2 计算前设置。进入Mechanical进行以下设置。

材料设置:赋予刚才添加的ABS材料。

网格划分:水杯厚度方向至少2层单元。

边界添加:

分割截面的约束,此处以Frictionless Support模拟对称约束,在两处分割面均要施加。

2,施加静水压力与Compression Only Support,同上文。

注意,此时为什么不使用基于圆柱坐标系的对称约束Cyclic Region,而使用Frictionless Support,因为在WB18.0中Cyclic Region与静水压力、Frictionless Support冲突不能同时加载。

STP3 计算与后处理。

扩展显示如下设置:

先建立以杯底中心为原点,轴线为Z轴,径向为X轴的圆柱坐标。

再在特征树中添加对称项目Symmrtry,设置属性,Num Repeat:12,Type:Polar,坐标系选择刚才设置的坐标系。

变形与应力云图如下。

杯底变形如下图。

写在最后:由以上三个实例可知,使用平面模型计算结果与实体模型的结果相差很小,但是却能大大减少计算量。但是平面模型简化前需要判断模型是否处于二向应力状态,对于轴对称模型,需要判断使用有扭矩等。

ANSYS Design Exploration“Six Sigma”分析应用简述

设计的优秀往往是多种目标之间权衡的结果,只有对当前设计收集足够信息条件,才能最好的回答 “What-If”的问题。

ANSYS Workbench平台拥有多种优化工具,包括并不限于:

① Topology Optimization:拓扑优化设计。

② Design Exploration:参数化优化设计。

③ Genesis:拓扑优化、形貌优化以及组合优化设计。

④ Optislang:参数化优化设计,能力更强。

图1

其中Design Exploration是ANSYS Workbench工作平台用于产品性能改进的快速优化工具,可以帮助工程师实现不同设计方案的开发、评估和优化。项目流程搭建如图2所示,提供一切所需的信息来实现驱动产品开发的模拟,当设计变量的变化所对应产生的结果表现可知,工程技术人员对于如何更改产品满足必须要求就变得容易理解和识别。

Design Exploration优化具有Design of Experiments、Response Surface、Response Surface Optimization、Direct Optimization、6_Sigma等功能模块,能够进行基于实验设计法的响应面分析、响应面优化、最大目标优化设计和6_Sigma可靠性分析等,图3是响应面分析相关分析内容示意,图4是最大目标优化相关设置选项示意。

图2

图3

图4

Design Exploration中模块“Six Sigma Analysis”从统计学角度出发,设计初期通过引入概率模型分析不确定因素给产品性能带来的影响,运用概率分析方法控制随机变量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获得满足性能、可靠性和成本等各方面要求的优秀产品。

当每100万个产品制造中仅有3.4个设计失败,就认为该产品具有六西格玛质量。例如nCode DesignLife疲劳分析中存活率对于计算寿命的影响的研究,就可以采用“Six Sigma Analysis”进行,如图5和6所示。

图5

图6

本文首先简要说明Design Exploration参数定义基本方法,包括输入参数、输出参数、派生参数等,而后给出6_Sigma简化流程包括介绍实验设计法定义,更新设计点,6_Sigma结果生成等。

本文仅适用于初学者和自学者交流使用,仅作为方法功能说明,不作为操作教程编写。由于笔者水平有限错误必然很多,不适于有较高基础的高级用户参阅,也严禁直接应用于企业产品设计,以免造成重大事故造成财产损失。

1、Design Exploration参数定义

6_Sigma分析作为Design Exploration功能模块,用到的参数可以归纳为三类:输入参数、输出参数、派生参数。

① 输入参数

用于仿真分析的输入参数均可作为Design Exploration的输入参数,几何尺寸(建模尺寸、自定义尺寸)、壳体的厚度、网格的Relevance、载荷Force的分量等。

DM、SCDM以及各种主流CAD的专用接口,均能够实现优化设计参数的定义,以DM和外部CAD导入DM中进行参数识别为例进行说明。

DM使用参数管理器对参数进行控制,指定参数后,激活参数管理器的方法如图7所示。该图中分别设置草绘的两个尺寸,同时设置Cross Section里面矩形管的两个尺寸作为设计参数。

每一个设计参数名称、数值和类型都在设计参数选项“Design Parameters”这里列出,能够对参数进行删除、移动、自定义参数等,Check参数是否能够完成重生,如图8所示。

参数/尺寸分配选项(Parameter/Dimension Assignments)如图9所示,可知“Target”是变量目标,“Expression”是对“Target”的一个任意加减乘除的表达式。可以使用括号、@作为前置语的设计参数、特征尺寸、常数值、辅助变量(例如创建一个变量A=@Width+2@Length+100,其中@Width和@Length是设计参数)、以及使用函数等(例如ABS(X)、TAN(X))。

图7

图8

图9

一般CAD软件参数化导入DM,需要无缝连接CAD(诸如Creo、Solidworks等)软件与Workbench平台。将CAD软件参数进行定义并输出,以帮助Workbench识别开启前后缀的方法如图10所示。

以PTC公司Pro/E(CREO)软件进行说明,过程如图11所示。

① 对于草绘或者特征,右键编辑。

② 在图形区点选需要设置输出尺寸,右键打开属性菜单。

③ 在属性栏的名称前面添加DS前缀,完成Pro/E(CREO)和Workbench尺寸参数的输出。

④ 利用Pro/E(CREO)与Workbench无缝接口,在软件内间接启动Workbench。

图10

图11

② 输出参数

如图12所示,典型的输出参数可以是应力的结果、变形的结果、体积、频率、临界屈曲系数、支反力以及其他求解模块的输出例如电磁、流体的计算结果。

③ 派生参数

双击Parameter Set进入参数设置,输入和输出的派生参数可以通过编辑表达式进行创建,并支持三角函数、统计学等方程的编写。如图13所示在New expression中进行编写。

图12

图13

2、Six Sigma分析简要流程

如图2所示6_sigma项目分析建立于其他仿真分析项目基础之上,针对计算项目按照前面叙述的方法定义输入参数、输出参数、派生参数等。限于篇幅不再针对具体例子进行设置说明。

6_sigma分析涉及三个计算流程步骤:实验设计法、响应面结果、6_Sigma结果提取,双击计算项名称进入对应设置环境。

Step 1 Design of Experiment(SSA)实验设计法

实验设计法计算,指定输入参数分布方式,例如对于“P4-圆角1”以及“P5-圆角2”进行同样的分布设置类型“Distribution Type=Normal”,如图14所示。设置”Design of Experiment”属性内容“Design of Experiments Type、“Design Type、Template”,如图15所示。通过右键点选Design of Experiment(SSA)选择Preview进行设计点生成的预览,选择Update对生成设计点进行计算,如图16所示。

图14

图15

图16

Step 2 Response Surface(SSA)响应面分析

响应面计算能够基于实验设计法计算结果进行响应面分析,包括【Response】、【Local Sensitivity】、【Local Sensitivity Curves】、【Spider】等响应点方法进行观察确定哪个输入参数对于输出结果的影响程度,如前图3所示。

Step 3 Six Sigma Analysis(SSA)分析

输出参数分布的查询。可以切换“Quantile-Percentile Probability Table”与“Percentile-Quantile Probability Table”。

(1) Quantile-Percentile Probability Table:指定输出参数和概率,将会返回西格玛返回值。引导流程为“Statistics”→“Probability Table”→“Quantile-Percentile”。

例如图17中假定零件安全系数不能小于1.2,在“P3-Safety Factor Minimum”数据栏最下端输入安全系数1.2,将自动返回“Probability=5.8933E-303”,“Sigma Level=-37.185”。说明安全系数低于1.2的可能性极低,满足六西格玛设计要求。

(2) Percentile-Quantile Probability Table:指定概率或者西格玛水平,将会返回其余两者。引导流程“Statistics”→“Probability Table”→“Percentile-Quantile”。

在图18中 “Sigma Level”数据栏最下端输入Sigma Level=6,将自动返“Probability=0.9999999990134123”,“P1-Equivalent Stress Maximum (MPa)=- 191.77MPa”。说明Sigma Level=6时,允许等效应力水平在191.77MPa。

图17

图18

作者:付稣昇,仿真秀科普作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程师(认证),仿真秀科普作者,目前主要从事大型机械结构的强度、疲劳、复合材料、动力学以及优化等有限元计算工作,编著出版《ANSYS Workbench17.0数值模拟与实例精解》一书。

声明:原创文章,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我们,欢迎分享,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转载请联系作者。

ANSYS Mechanical联合ANSYS nCode DesignLife 在疲劳中的应用

引言:ANSYS nCode DesigenLife具有强大的焊缝疲劳分析能力,由于分析过程的复杂性, ANSYS Workbench工作平台预定义7类nCode DesignLife疲劳分析模块并不包括对于焊缝疲劳的相关分析,需要间接完成。

ANSYS nCode DesigenLife焊缝疲劳分析能够对薄壁结构进行,同时也能够基于非薄壁结构进行实体焊缝疲劳模拟,如图1所示。

实体焊缝疲劳分析,基于结构应力法,对于实体网格建立的焊缝分析具有相当的普适性,相对于热点应力法,无需对网格进行强制控制。

限于篇幅,本文仅对实体焊缝疲劳分析一般流程进行概述。

① 基于“DesignLife theory”对实体焊缝疲劳分析方法进行概述;

② 基于ANSYS Mechanical创建有限元求解;

③ 基于nCode Weldline创建实体焊缝信息;

④ 基于ANSYS nCode DesignLife进行实体焊缝疲劳求解引擎求解。

图1

一、实体焊缝模型创建准则

1、ANSYS nCode DesignLife实体焊缝分析方法

ANSYS nCode DesignLife实体焊缝分析理论中对于实体焊缝评估采用结构应力法,与热点应力法(距离焊趾表面一定距离的两点或三点,进行线性或二次插值计算来确定焊趾处的热点应力值,如图2所示)相比较,结构应力法对于网格无需特殊考虑,对网格敏感程度相对较低。

图二

结构应力法满足平衡条件并可以采用结构力学的方法进行计算,结构应力是膜应力和弯曲应力之和。结构应力法需要用户自定义“Stress Classification Lines (SCL)”应力等级线去确定膜应力和弯曲应力。

如图3所示,x轴代表SCL的路径。轴1和轴2定义的平面包含用于求解的应力分量。模型中应力首先传递给局部坐标系,应力分量而后沿着SCL进行积分。

图3

膜应力积分方程如下:

弯曲应力积分方程如下:

2、实体焊缝求解引擎特殊配置

ANSYS nCode DesignLife进行实体焊缝疲劳分析,需要对焊缝疲劳求解引擎高级编辑“Advanced edit”配置选项设置焊缝类型“SeamWeldType=SolidWeld”。

当焊缝类型配置定义为实体焊缝,“FE Import group”配置选项将额外出现3个属性选项,如图4所示。

图4

(1) WeldDefinitionFilename

XML文件格式,用于定义焊缝位置和方向,可以在ANSYS Workbench平台下通过ANSYS Mechanical环境下工具“nCode Weldline”定义获得。

(2) MaxWeldDepth

用于确定“Stress Classification Lines (SCL)”应力等级线的结束点位置,可以是零件另一侧或零件内部位置。通过ANSYS Mechanical环境下,借助“nCode Weldline”定义,定义后的信息可以在“FE Import group”中进行修改。

(3) NumWeldLayers

起始点和终点路径上,创建一系列的层,应力在每层的中心进行提取,如图5所示

图5

3、Stress Classification Lines (SCL)文件定义与应力提取

(1) SCL文件信息内容应该包括

① 起始位置;

② SCL方向矢量;

③ 垂直于SCL方向矢量;

④ 可选焊缝深度长度。

(2) SCL参照坐标系定义

① Vn被定义为一个单位矢量,与SCL路径相反方向,如图6所示。

② Vt被定义为垂直于Vn的一个单位矢量,垂直于焊趾。

③ Ve被定义为一个单位矢量,同时垂直于Vn和Vt。

图6

(3) SCL确定与应力提取过程

第1步:确定模型SCL起始位置

沿着矢量Vn投影焊缝的起始位置在模型的表面;表面的选择临近起始位置并具有合理面法相,面法相与Vn的角度需要小于90°。

第2步:确定SCL另一端位置

在“FE Import group”中进行“MaxWeldDepth”配置,SCL结束端位置取决于“MaxWeldDepth”,以确定落在零件外部或者内部,焊缝定义文件能够重写“FE Import group”定义的“MaxWeldDepth”。

第3步:建立开始点和终止点之间层

根据开始点和终止点,建立一系列的层,如图5所示。层的数量由“FE Import group”中“NumWeldLayers”属性进行指定。

应力提取在每层的中间进行,位置按照如下公式给出:

其中:

Xi 是第i 层的中心位置;

第4步:对每一个应力提取点提取应力

① 定义提取点位置的单元。

② 通过插值单元节点应力,计算在这个点的应力张量。

③ 转换应力张量到由Vt,Ve,Vn定义的参考坐标系。

④ 求解膜应力和弯曲应力分量。

①膜应力分量

②弯曲应力分量

③膜应力和弯曲应力组合

Top面的应力:

Bottom面的应力:

二、nCodeWeldline实体焊缝定义

图7

“nCodeWeldline”基于ANSYS Mechanical求解环境,定义实体焊缝SCL文件如图7所示。

1、 “Edges for weld locations”用于指定一条或者多条边以定义焊缝位置。

2、“Surfaces to define normals”用于定义法相(选择的面和边需要相邻)。

3、 “WeldLine Name”定义焊缝表达线名称。在焊缝疲劳分析的配置文件中焊缝表达线的命名需要彼此不同,多次插入即可。

4、 “Existing Weldline file selected”有两个选项,Overwrite和Append,前者改写,后者进行附加补充。例如对第二条焊缝就需要采用Append进行补充信息录入。

5、 “File Path”配置文件存放的路径,nCode DesignLife中需要对配置文件进行指定。

6、 “Weld Definition Type”包括两种形式。

a) Number of Welds控制焊缝创建的焊缝路径上的评估点的数量。

b) Weld Pitch定义焊缝创建线评估点的空间间距。

7、 “Use Local Max Weld Depth”用于确定是否需要指定焊缝“Max Weld Depth”深度尺寸。

8、 “Reverse” 用于确定Top和Bottom面。

三、ANSYS nCode DesignLife实体焊缝疲劳分析流程

1、搭建有限元分析基本流程

根据疲劳载荷工况,搭建静力学分析项目,例如图8中搭建两个载荷工况,值得注意的是,nCode DesignLife求解计算需要网格信息的一致性。

图8

静力学分析结果如图9所示,注意这个等效应力结果不能作为焊缝静力学评价标准(仅能作为疲劳分析中应力分布趋势观测使用)。

图9

2、定义焊缝SCL文件

依据第2节说明进行焊缝文件的定义,注意在焊缝疲劳分析的配置文件中焊缝表达线的命名需要彼此不同。多条焊缝下“Existing Weldline file selected”需要选择“Append”。鼠标右键点选“Evaluate All Results”生成焊缝信息到指定存放路径,如图10所示。

图10

3、实体焊缝疲劳分析概述

图11

ANSYS Workbench平台并没有直接的nCode DesignLife焊缝疲劳预定义分析模块,但可以间接更改疲劳求解引擎进行求解,且采用ANSYS Workbench数据管理系统便于管理。

例如按照图11所示引入A6和B6单元格求解信息进入C3单元格,修改项目名称为【nCode SN Solidseam(DesignLife)】,方便识别工程分析内容。

ANSYS nCode DesignLife分析环境替换预定义求解引擎为焊缝疲劳引擎“Seam weld CAE Fatigue”,并完成输入和输出通道之间连接,如图11所示。

nCode DesignLife疲劳计算一般需要考虑如下诸多环节:

A、有限元载荷输入

注意求解引擎高级编辑“Advanced Edit”中“FEResultsImport? Welds_Fillet”下的子项“WeldDefinitionFilename”要配置ANSYS Mechanical建立的“nCode Weldline”文件存储路径。

B、疲劳载荷配置

ANSYS nCode DesignLife支持的多种载荷类型,如图12所示。

图12

例如,时序载荷应力时间历程考虑材料比例因子和应力偏移在总体比例系数的公式应按如下定义:

“Hybrid”与 “Duty Cycle”较为类似,区别在于“Hybrid”对载荷子项仅考虑叠加,而“Duty Cycle Load Provider”对子项考虑事件顺序过程,能够通过“Event Processing”项处理和修正,如图13所示。

① 独立Independent:事件损伤是独立计算,总损伤是独立计算加和。

② 快速合并Combined Fast:计算速度更快,考虑事件残差循环,更精确。

③ 完全合并Combined Full:考虑全部事件和全部循环。

图13

C、疲劳材料赋予

材料配置行为需要修改“Material Type=Seam Weld”,并对各焊缝“Weld Toe Material、Weld Root Material、Weld Throat Material”进行对应材料分配,如图14所示。

图14

D、实体焊缝求解引擎设置

(1) 可以选择none或者标准SN方法。

(2) 应力组合方法考虑采用AbsMaxPrincipal, CriticalPlane或者WeldNormal(仅当WeldResultsLocation=MidElementEdge)。

(3) 能够考虑德国机械工程学会标准FKM进行平均应力修正,通过M1到M4的4个系数,定义4个区域内平均应力敏感程度,如图15所示。

4个区域:

① R>1

② –infinity <= R < 0

③ 0 <= R < 0.5

④ 0.5 <= R < 1

M1到M4参数估算方法:M1到M4参数估算方法来自于材料测试或者公式估计,采用公式估算具体如下:

图15

(4) 多轴评估提供如下3个子选项:

① None:不进行任何多轴评估。

② SimpleBiaxiality:采用简单双轴评估。

③ Standard:处理多轴和非比例局部载荷问题更加稳健。

实体焊缝求解引擎配置选项,例如存活率等不再进行说明,其他特殊配置参阅前文说明。最后求解引擎的设置类似图16所示。

图16

E、提交求解

提交求解后,“The Run Number, Analysis Number, 及 Entity Number”将会实时显示更新。

“FEDisplay1”自动更新求解结果,最大化结果显示。点选“Fatigue_Results_Display”功能图标Glyph,右键弹出快捷方式,选择“属性”一栏。修改结果类型“Result Type=Life”,点选确定观察云图修改结果同时显示热点列表和关注的热点编号,结果如图17所示。

图17

作者:付稣昇,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程师(认证),仿真秀科普作者,目前主要从事大型机械结构的强度、疲劳、复合材料、动力学以及优化等有限元计算工作,编著出版《ANSYS Workbench17.0数值模拟与实例精解》一书。

声明:原创文章,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我们,欢迎分享,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转载请联系我们。

上一篇:abs塑料材料属性
下一篇:abs塑料的优点和缺点
Copyright © 2017-2024 全球材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2042014号    网站建设  跨境电商
工具钢 | 高温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