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700+改性塑料生产企业分布(内含分布高清图)
广东 @ 改性塑料企业
广东省作为全国最早的塑料制品规模生产地区,其珠江三角洲(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珠海、惠州)及粤东地区(汕头、揭阳、潮州、汕尾)聚集了大量的塑料制品加工企业,是我国塑料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其产品涉猎广泛,从日用品、工业包装膜、汽车到3C电子产品、大小家电等下游行业,对聚乙烯(PE)的消费需求量巨大。孕育出一大波高质量的塑料上下游企业,下面就听小编来为您盘点一二。
1、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亚太第一、全球领先的新材料企业,总部位于广州科学城。材料包括:PP、ABS、PS、PBT、PC、PC/ABS、PA、PE、PVC、AS、PPE及其它一些特殊的材料。2016金发科技改性塑料业绩:销量破100万吨,销售额达150亿。
2、杜邦
2016年7月19日,中国深圳——杜邦公司高性能材料事业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的工程塑料共混工厂今日正式开业。该工厂是杜邦在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共混工厂,投产后将进一步提高杜邦高性能材料事业部的产能。
3、Sabic
SABIC在广州(南沙)拥有工程塑料共混生产基地。创新塑料部门主要生产聚烯烃、PS, PVC, PET, POM, PMMA,热塑性工程塑料等产品,是全球第三大聚乙烯和聚丙烯生产商。在广州设有生产工厂。
4、普立万聚合体(深圳)有限公司
美国独资公司,生产改性工程塑料,包括pp、pa6、pa66、pc、pom、pbt、以及热塑性弹性体tpe。普立万(Polyone)聚合体(深圳)有限公司主要经营 TPE 、PP 、PA6 、PA66 、POM、PBT、PC等。
5、科思创(Covestro)
科思创是全球领先的高级聚合物和高性能塑料生产商。公司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高科技聚合物材料的生产及日常生活诸多领域的创新材料解决方案。广州科思创聚合物有限公司位于中国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永和经济区斗塘路10号。
6、LG化学(广州)工程塑料有限公司
LG化学(广州)工程塑料有限公司是由LG化学投资兴建的生产工程塑料(EP)及ABS的独资企业。采用共混改性方法生产各种型号的高品质EP树脂 (PC/ABS合金,PP改性,PBT改性等)及ABS树脂(挤压ABS,阻燃ABS,一般ABS),产品主要用在家电、电气、IT等行业。
7、深圳华力兴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华力兴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专业从事高端改性工程塑料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专注于智能移动终端、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新能源汽车等应用领域,主营产品包括PC及其合金、LDS、高温尼龙,纳米材料PPS/PBT、改性PET/PBT、改性PA6/66、改性PP等功能改性材料。
8、深圳市沃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沃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于2001年,专业从事特种高分子材料、环保工程塑料。2002年,沃特完成了五大工程塑料中当时唯一没能国产化的PPE合成项目,该项目填补了国家十五计划的产业空白;目前正在进行的应用于航天领域的特种芳纶项目为2013年深圳市政府的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是国际上最先进的第四代芳纶材料;2014年沃特全面收购韩国三星液晶高分子材料业务并落户江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优的液晶高分子材料供应商。
9、广东银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银禧科技1997年创立于广东省东莞市,于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300221)。在东莞、中山、苏州、深圳有生产研发基地,产品覆盖改性工程塑料、LED光电材料及配件、智能手机金属构件、3D打印及互联网平台等业务领域。
10、广州市聚赛龙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市聚赛龙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专业从事塑料改性、工程塑料合金、功能高分子材料及热塑性弹性体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支持服务的省高新技术企业。
11、佛山市顺德区圆融新材料有限公司
佛山市顺德区圆融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德圆融)成立于2008年7月,生产基地设立于佛山市顺德区,是一家专业从事高性能通用及工程改性塑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产品:家电、汽车塑料。
12、广东聚石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聚石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原公司名为广州市石磐石阻燃材料有限公司),位于广东清远市。聚石化学具备年产10万吨改性塑料的生产能力,拥有改性聚烯烃材料、改性工程塑料、改性弹性体材料和功能母粒等200多个牌号的产品,特色产品为阻燃类产品。
13、广东威林工程塑料有限公司
广东威林工程塑料有限公司始创于2005年,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镇,主营高性能改性塑料,产品覆盖PP、PA、PC、ABS、PC/ABS、PBT、PET等各类合金、特殊材料以及色粉、色母粒等各大系列。
14、广东顺德顺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顺德顺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5月,专业从事环保工程塑料PBT和PA的改性、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
15、深圳市富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富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2015年成功新三板上市(富恒新材,832469)。产品涵盖高端改性ABS、HIPS、PC、PBT、PP、汽车专用料、免喷涂专用料等八大领域。
16、日超工程塑料有限公司
日超工程塑料有限公司由川崎三兴化成株式会社、日绵株式会(日本)、川崎三兴化成(香港)有限公司投资成立。 在深圳、北京、上海、中山先后建立了4家工厂,生产加工普通塑料、工程塑料及超级工程塑料,并以超级工程塑料的深加工为重点,为客户提供各种改性、阻燃、合金、防静电工程塑料及各种树脂的染色混合加工,如阻燃塑料、玻纤强化塑料、无机物填充料、聚合物合金、着色的色母料、色粉等。
17、东莞市意普万尼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东莞市意普万尼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东莞市意普万工程塑料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尼龙改性材料研发与生产,其总部北京意普万工程塑料有限公司设于北京市中关村。产品包括注塑、挤出、吹塑等全系列的尼龙改性产品。
18、东莞市奥能工程塑料有限公司
东莞市奥能工程塑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7月,系一家集工程塑料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有改性PC/ABS、改性PC、光扩散材料等。
19、深圳市泰塑塑化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泰塑塑化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改性高分子材料开发和产业化的技术先导型企业。公司主要生产高科技含量的环保阻燃和无卤环保阻燃、高强度、耐高温的尼龙(PA)系列、PBT、PC、PP及PE产品。
20、中塑新材料有限公司
中塑新材料有限公司系中塑集团直属企业,产品涵盖通用塑料、工程塑料、特种工程塑料、塑料合金、热塑性弹性体和功能性工程塑料等多个系列达几百个品种。特色产品为通讯、光电类工程塑料。
21、顺威股份
顺威股份是国内最早从事空调风叶设计、生产的专业厂家,目前主要产品有贯流风叶、轴流风叶、离心风叶、塑料外壳、PVC管、塑料模具及各类改性工程塑料等产品。顺威股份设立了空调风叶及工程塑料两大事业部,并在顺德、中山、昆山、武汉、芜湖、青岛等地分别设立了十多家分子公司。
22、舒尔曼塑料(东莞)有限公司
舒尔曼总部位于美国的俄亥俄州,其生产的母粒、高性能塑料配混料、树脂和热塑性弹性体产品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04年,先进的生产工厂在东莞桥头镇建成。目前,舒尔曼拥有2条母粒生产,3条工程塑料生产线,2条试验线,产能超过2万吨。
23、深圳市科聚新材料有限公司
深圳市科聚新材料有限公司自2005年以来专注于工程塑料、特种塑料、纤维增强塑料、聚酰亚胺纤维、纤维增强树脂基(FRP)复合材料、RTM成型制品、树脂基夹层复合材料、中低温快速固化树脂、高分子复合材料等。
24、广州市合诚化学有限公司
自1996年成立至今,合诚公司一直致力于高分子新材料(含精细化学品)和健康产业的发展。 主营产品包括尼龙、透气树脂、改性聚丙烯、聚碳酸酯及合金、改性聚苯醚、色母、塑料助剂等多系列产品。
25、惠州新大都合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惠州新大都合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2012年,是惠州TCL环保资源有限公司与日本株式会社大都商会合资建立的股份制有限公司致力于环保工程塑料、特种材料的研发、生产、技术咨询及其相关国际贸易。
26、广东顺德鸿塑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广东顺德鸿塑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总部成立于2003年10月,主要生产销售以PPS为主的改性工程塑料。
27、深圳市优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优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公司主要生产PPS、PBT、PA46、PA66、PA6、PA6T、PA9T、PC、PC/ABS、TPU、PP、LCP、增强、增韧、阻燃、工程塑料。
28、佛山市南海宝利玛工程塑料有限公司
佛山市南海宝利玛工程塑料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专注于工程塑料领域。“POLMA”品牌工程塑料品质稳定,技术含量高,在行业内享有盛誉。
29、广州科苑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广州科苑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专业从事改性塑料、色母和醛酮树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分别于2008年和2009年投资成立全资子公司——江苏科苑工程塑料有限公司和岳阳科苑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30、东莞市卡帝德塑化科技有限公司
卡帝德塑化集团始建于2002年,前身是东莞新诚塑料科技公司,经过数年的努力,成为国内极具经验和规模的改性工程塑料、功能母粒和塑料添加剂的专业制造商、贸易商之一。集团下属东莞市卡帝德塑化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卡帝德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上海卡帝德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江苏昆山卡帝德塑化科技有限公司、香港佳旭(中国)实业有限公司。
广东21地市经济半年报出炉!这个城市成增速“黑马”→
继广东上半年经济数据公布后
全省21个地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成绩单”
也已全部出炉
从上半年数据来看
全省各地经济运行
呈现出企稳向好的态势
21个地市GDP均实现了正增长
对照全省上半年5.0%的GDP增速
有9个地市增速快于全省
10个地市增速低于全省
△广东省21地市2023年上半年GDP增长情况。南方+见习记者 辛腾旋 制图
分地市来看,揭阳、深圳、汕尾“跑进”全省GDP增速排名前三;而东莞在今年以来工业经济持续承压,又面临外贸下行压力,上半年的GDP增速在全省垫底。
如果与年初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各地市定下的全年目标相对比,今年上半年仅有深圳、汕头和揭阳的GDP增速超过年度任务目标。
尽管一些城市的GDP增速“不及预期”,多位专家指出,要看到这些城市经济发展的韧劲与后势。在国家和省层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带动下,广东各地市经济仍可找到持续增长的动能。
粤东地区“黑马”
揭阳GDP增速居首
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广东的四座“万亿城市”——深圳、广州、佛山、东莞,携手冲刺“万亿城市”的惠州,今年上半年GDP总量“毫无悬念”地稳居全省前五。其中,深圳以16297.6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领跑全省,6.3%的增速也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
看GDP增速,排名第一的城市则有些令人意外——来自粤东地区的“黑马”揭阳,以7.6%的增速领跑。
在深圳、揭阳之后,汕尾、中山、梅州、佛山、汕头、惠州、珠海7座城市“快步跟上”,在今年上半年均实现了高于5.0%的增长。江门与河源两座城市增速则与全省水平持平。
尽管上半年东莞地区生产总值居全省前五,但GDP增速却在21个地市中垫底。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东莞的几大主导产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下降4.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了7.4%。同期东莞外贸进出口同比下降了11.3%。
对此,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区域三室副主任、副研究员李晓琳分析认为,这反映出东莞经济正进一步承压。
李晓琳指出:“从工业结构看,电子信息产业对东莞经济发挥了重要的支柱作用。当前,全球消费电子处于下行周期,内外需求均呈现疲软态势,东莞电子信息业受到较大冲击。此外,全球经济下行,外需不振,东莞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城市,全球外贸萎靡直接影响东莞制造业。东莞正面临着再一次转型升级的挑战。”
省会城市广州上半年GDP4.7%的增速则在全省排名居中,行业恢复不均衡现象仍较明显。总体来看,需求端恢复快于供给端、服务业修复快于制造业。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蒋丽指出,上半年广州GDP增速低于全省,但第二季度第二产业承压恢复,实现正增长;第三产业需求释放,旅游业、会展业也出现了明显复苏态势。“从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态势和广州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来看,下半年广州GDP增速将有所提升,排名也有望上升。”
先进制造业
实体经济有力带动增长
在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李志坚看来,今年上半年广东各地市经济运行表现有两个亮点:
一是在珠三角地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实体经济,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二是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城市经济增长较为明显。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带动下,这些地区表现出了巨大的增长和发展潜力。
这也可以回答揭阳、深圳的GDP增速为何可以领跑全省。
GDP增速全省第一的揭阳,今年上半年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1%,发挥了“压舱石”作用。其中,先进制造业增长94.6%,重工业增长92.5%。
值得关注的是,揭阳绿色石化、海上风电两大产业集群的“万亿版图”浮出水面,中石油广东石化、吉林石化ABS、蓝水海洋装备制造基地等重大项目接连投产,为当地工业经济提速注入蓬勃动力。
“揭阳的高增速,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但更重要的是内生动力增强,工业化进程提速。揭阳发力打造绿色石化、风电两大支柱产业,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支撑了揭阳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上半年揭阳二产同比增速实现13.3%,远超其他城市。”李晓琳表示。
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全省第一的深圳,1—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比今年前5月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汽车产业发挥了强有力的带动作用——深圳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7%,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量分别增长170.2%、32.6%。
上半年,深圳的工业投资增势同样强劲,增长47.5%。制造业投资增长54.2%,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56.3%,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投资增长66.3%。
系列政策举措出台
为经济复苏增添底气
在广东“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加速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提速,也让不少城市找到了支撑经济持续复苏、企稳向好的增长点。
在揭阳,惠来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启动建设,粤东地区首个海上风电运维中心和揭阳市首个独立储能电站在惠来落户,带动惠来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0.1%,规上工业产业更实现了300.3%的增长。
今年3月,汕尾举办了首届绿美汕尾林业产业推介会。推介会上,陆河绿美紫花产业园、陆河油柑种植及深加工基地、汕尾林业科技产业示范园等多个项目签约,总投资额达113.86亿元。反映到经济数据中,今年上半年,汕尾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同比增长6.6%,林业产值增长19.4%。
近期,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重磅文件、举措推动经济复苏。专家认为,这些政策文件、举措的落地,有望为广东城市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助力。
“自2020年以来,城市更新、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一直是广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蒋丽关注到,7月21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广州作为全国8个超大城市之一名列其中。“广州2023年计划推进12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重点推进17个城市更新项目,力争完成2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加上其带动产业的增加值,这将为今年广州实现年度增长目标增添底气。”
观点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东莞经济有韧性,需要给予时间
上半年,广东21个地市经济的复苏态势呈现出不同景象。有城市实现强势增长,也有一些城市的GDP增速显得“不尽如人意”。对此,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指出,GDP增速只是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其中一个指标。“在比较21个地市时,我们需要看到各地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各自的发展基础、产业结构、城市化程度等不尽相同;再者,经济运行会呈现周期性现象,无论投资、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升级等都是在其一定的时间周期中运行。因此不能简单以单一数据进行比较。”
“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是非常多样的,不要简单归因为当地发展思路的好坏。各地市要充分认识到自身优点和不足。”陈鸿宇举例道,东莞经济的外向型特征一直比较显著,这是东莞经济的优长之处,但去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东莞经济受外部影响比较严重,上半年GDP增速就比较低。
今年上半年揭阳为何能做到GDP增速领跑全省?陈鸿宇指出,在大南海石化项目带来了强有力支撑的同时,当地的民营经济更加活跃。除了原有的纺织、五金等行业,近年来揭阳电商行业发展迅猛。大量电商企业在成本因素的助推下转移到了揭阳,成为了揭阳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给揭阳带来了服务业转移的条件。揭阳在传统工业、传统服务业转型的道路上,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他表示,大项目和电商这两个因素直接拉动了当地工业和服务业的增加值。
深圳为什么能行?陈鸿宇则认为,一是得益于近年来深圳的电子信息等制造业企业逐渐适应了国际市场的变化,展现出创新能力的优势。二是高水平开放,不断推进与港澳的深度合作,与珠江西岸共同打造黄金内湾,特别是对中山、珠海等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明显,为深圳拓宽了发展空间。三是城市建设、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人才吸引都有了新的突破。这些都支撑着深圳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速。
尽管东莞在上半年的GDP增速相对落后,但陈鸿宇仍看好东莞的长期发展。他认为,东莞正处于新的转型阶段,其转型路向已渐趋清晰。“包括手机制造在内的优势产业的转型,离不开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和精密加工,也离不开整体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优化。东莞经济有韧性,已经不止一次通过自身的转型迎来新一轮发展的春天。目前,东莞产业转型已经找到发力的方向,滨海湾新区等正在建设,希望在于未来,需要给予时间。”
转自 |南方+客户端(记者 黄叙浩 曾美玲 见习记者 辛腾旋)
来源: 南方日报
广东九位市委书记谈落实“一核一带一区”新战略
王伟中。何龙 摄
鲁毅。
李红军。
李贻伟。
陈旭东。
郭锋。
刘小涛。
李水华。
黄汉标。
当前,广东省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尚未形成,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缩小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差距,是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迫切任务。
支持深圳当好新时代改革开放尖兵、推进广佛同城化,培育壮大汕潮揭城市群和湛茂阳都市区,在韶关和清远北部试点打造集中连片的生态特别保护区等等……省政府工作报告对“一核一带一区”各区域提出了各有侧重、各有特色的清晰发展定位,描绘了全新的发展格局,在省两会现场引发热议和关注。南方日报再邀请9个地市市委书记找准结合点,谋划当地发展“施工图”。
■珠三角核心区
广东将以深度一体化为牵引,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做优做强珠三角核心区。
省人大代表、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
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发展战略
1月29日,省人大代表、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在深圳代表团开放日活动中表示,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构建“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的重大部署。在珠三角这“一核”中,深圳将加强与广州合作,携手共进,强化双核驱动作用,带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
王伟中介绍,深圳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提出要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发展战略。“一方面解决深圳自身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另一方面主动融入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
在解决深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方面,王伟中表示,深圳将按照投入、建设、管理、服务同一标准,在基础设施、民生等社会均等化服务方面,特别是教育、医疗等老百姓最关心的领域,推动推进深圳经济特区全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在主动融入“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方面,王伟中提到,深圳将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和重要战略通道,向东连接粤东地区及东南沿海地区,向西连接粤西地区及西南地区,向南连接港澳,向北连接粤北地区及中南地区,中部抓好中心城区等片区建设。
王伟中强调,深圳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狠抓这一发展战略落地,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与珠三角其他城市合作,推进“深莞惠 河源、汕尾”一体化,为广东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省人大代表、佛山市委书记鲁毅:
大力推动珠三角核心区优化发展
“如何打造‘一核一带一区’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佛山作为珠三角制造业大市,要继续扮演好‘一核’的重要角色,大力推动珠三角核心区优化发展。”省人大代表、佛山市委书记鲁毅说,佛山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紧紧扭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这个“纲”,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1 1 9”的工作部署,把佛山制造业的优势做实做强。
“佛山是民营经济大市,是传统制造业城市。如何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提升,这是佛山目前面临的一个很现实、也很迫切的问题。”鲁毅表示,2019年是佛山的“抓落实求突破年”,要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新的历史起点上,认真对照省委“1 1 9”工作部署和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个方面工作,把创新驱动发展做得更实更好更强。“未来佛山将加快推进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的佛山‘机器人谷’等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同时加速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汇聚全市资源力量突出抓好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佛山高新区两大平台建设,为建设科技创新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鲁毅表示,为进一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佛山立足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构建“2 2 4”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新体系,加快发展通用装备、专用装备、环保装备等装备制造产业,提升家电、家具、铝型材、纺织等家居产业发展水平,推动传统产业高级化、新兴产业高端化,力争到2020年培育形成装备制造、泛家居两个超万亿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到2025年培育形成汽车及新能源、军民融合及电子信息两个超5000亿元产业集群,智能制造装备及机器人、新材料、食品饮料、生物医药及大健康4个超3000亿元产业集群。
省人大代表、惠州市委书记李贻伟:
以新担当新作为建设国内一流城市
“省委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为惠州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黄金机遇。”省人大代表、惠州市委书记李贻伟表示,作为珠三角核心区的一员,惠州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机遇,惠州将对标一流,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进一步做优做强,最核心的是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有胆有识、敢想敢干,为全省发展作出惠州的贡献和担当。
“从发展来说,‘一流’不单单指量的大小,更应是质量的高低,不一定是‘全能冠军’,但一定拥有自身的鲜明标识。”李贻伟表示,惠州将全力推进投资100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化工综合体、投资70亿美元的中海油/壳牌三期等高质量引领性项目,建设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两大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全省中医事业创新示范城。有一流的经济基础才能更好地集聚一流的人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有一流的产业,同时一流的生活品质才能更好地创造一流的环境。只有引导每个人、每个行业朝“一流”的方向去努力,才能引来优质一流的企业。“对企业来说,不在乎规模大小,自身产品在市场上、在世界上是第一,也是一流”。李贻伟表示,惠州将在引进大项目的同时,培育更多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鼓励它们在各自的领域争创一流。
李贻伟表示,惠州将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差异化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鼓励各地各部门大胆创新创造,把特色做到极致,成为各自功能区的“引领者”,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核心竞争力,以新担当新作为把惠州打造成为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国内一流城市。
省人大代表、中山市委书记陈旭东:
力争在“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山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中山也处在珠三角核心区连通粤西的战略要道上,在沿海经济带建设中也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我们要充分发挥特有的优势,力争在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新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省人大代表、中山市委书记陈旭东表示,中山将紧紧围绕省委赋予的建设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支撑点、沿海经济带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三个定位”要求,积极推进“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建设,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一是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珠江西岸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中开高速、广中江高速等深中通道关联项目,争取更多轨道资源布局中山,形成1小时可达粤港澳大湾区所有城市、两小时到达粤西地区的交通体系。
二是加快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走与香港、深圳、广州等湾区中心城市错位发展、互补发展之路,努力构建“大湾区中心城市研发 中山孵化产业化”格局,为“一核”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三是积极创建生物医药科技国际合作创新区。中山健康医药产业在大湾区独树一帜,拥有国家健康医药产业基地、中德(中山)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国家级平台,目前正谋划建设国家生物医药科技国际合作创新区,争取更多政策落地中山先行先试。
四是建设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通过与香港科技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合作建设高等教育机构、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加快建设粤澳全面合作示范区,高水平推进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北部生态区
北部生态发展区包括韶关、梅州、清远、河源、云浮5市,是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将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绿色发展。
省人大代表、韶关市委书记李红军:
打造北部生态发展区核心城市
在我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韶关是北部生态发展区的中坚力量。牢记使命重托,韶关专门提出打造北部生态发展区核心城市。
“我们深刻认识到,韶关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既是党中央和省委赋予韶关的重大使命,也是韶关服务全国、全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担当。”省人大代表、韶关市委书记李红军说。据了解,2018年韶关市继续筑牢粤北生态屏障,积极筹建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深入打造广东绿色生态第一市,全面划定生态红线,完成造林更新34万亩、森林碳汇造林5万亩,建成乡村绿化美化省级示范点126个,取得了显著成绩。
李红军认为,在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下,韶关完全能够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从原来珠三角发展的“跟随者”转变为生态优先发展的排头兵,探索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全新路径。同时,韶关地处大湾区辐射湘赣地区发展的枢纽位置,也是大湾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的重要生态支撑,完全可以在参与大湾区建设中,实现与大湾区的功能互补、产业分工、市场对接和错位发展。
“下一步,韶关将继续加强全域生态保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加快建设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功能,力争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坚持以建设生态发展区核心城市为目标,坚决守住生态环保底线,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韶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李红军说。
省人大代表、清远市委书记郭锋:
把清远建成全省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
省人大代表、清远市委书记郭锋认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改变了过去“总量领跑、单一跟随”的发展模式,更加注重区域的特点,发挥各自的功能优势,实现更加科学可持续发展。
“对清远来说,是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郭锋说,功能引领将使清远优美的原生态更加出新出彩,交通先行将重构北部山区现代化交通体系,产业发展将使清远实现绿色崛起,生态补偿将使清远从保护者变成受益者。清远将坚守生态红线,不搞大规模开发,不搞大密度建设,以高水平保护实现高质量发展。
郭锋表示,清远完善了战略发展规划,提出要把清远建成全省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粤东粤西粤北“融湾”先行市、全省推进“一核一带一区”协调发展的排头兵。清远将深化广清融合发展,按照“广州所需”“清远所能”,主动承接广州非国家中心城市功能,推动交通互联、产业互链、城市互补、体制互融、服务互享,提升广清一体化的新格局。
在生态发展上,清远大力推动环保治理,建立第三方评价体制,建立了环保警察队伍,从行政手段转变为司法手段解决环保问题,保护好青山绿水。同时,加快新产业培育,支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等产业加快在清远布局。
郭锋说,清远要以改革的精神促进“一区”的科学发展,努力将“短板”变成“潜力板”;强化生态引领,加快建立国家公园和重大生态廊道,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力争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2.3%以上;强化制度保障,对不同地区实施分类考核,以高水平保护实现“一区”高质量发展。
省人大代表、云浮市委书记黄汉标:
全面打造粤北生态建设发展新高地
“去年以来,我们紧扣省委‘1 1 9’工作部署,着眼‘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提质发展、推进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在此基础上,我们坚持‘一盘棋’的思想,力求做足、做实、做活‘区域融入’文章,提出立足‘一区’、融入‘一核’、协同‘一带’发展思路。”省人大代表、云浮市委书记黄汉标说。
黄汉标表示,未来云浮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重点抓好3方面工作。
一是立足“一区”谋篇布局,这是区域融入的“基本盘”。“一方面,我们要紧扣北部生态发展区这个功能定位,依托云浮自身生态优势、人文优势和区位优势,最大限度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与此同时,我们要着力推进大保护与大发展相融合,全面打造粤北生态建设发展新高地。”黄汉标特别指出,建设北部生态发展区,要严格控制开发强度,但并不是不要发展、不要GDP,而是要“绿色的GDP”、要“高质量发展的GDP”、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GDP”。
二是融入“一核”提质发展,这是区域融入的重头戏。黄汉标说,云浮将把融入核心区、大湾区作为主要战略方向,加快推进协同融合,形成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等多向或双向的共享融入。“另外在‘软环境’的对接融入上,今年云浮计划部署实施十大领域、51项重点改革事项,针对云浮产业实际,制定完善惠企助企精准政策,积极实施重点民营企业帮扶行动计划,全面提升云浮对外的吸引力、对内的辐射力、全省的竞争力。”
三是协同“一带”联动发展,这是区域融入的“协同版”。黄汉标介绍,云浮接下来还将充分发挥与“茂湛阳”等城市相邻的地缘优势,大力提升“一带”“一区”的“联合作战”能力,突出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关联产业配套发展、重点产业战略合作等方面加强协作,进一步增强“一带”“一区”板块协同的边际效应,促进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沿海经济带
按照规划,广东要以大交通、大产业、大城市为支撑,把沿海经济带打造成为全省发展主战场。
省人大代表、潮州市委书记刘小涛:
打造沿海经济带东部“桥头堡”
“省委、省政府去年提出推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以来,我们认真结合潮州实际和发展,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拓展区、沿海经济带东部‘桥头堡’、北部生态发展区联动区。按照省委提出的‘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这一目标定位和要求,潮州重点要做好‘特精融’三篇文章。”省人大代表、潮州市委书记刘小涛说。
“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首先重点是放在‘特色’和‘精品’上。潮州处于海西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中间的一个重要节点,在沿海经济带上要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刘小涛说,要按照省委对潮州的要求做好“特精融”三篇文章。一是立足潮州产业优势和发展基础,深入做好“特”字文章,实施文化 战略,努力把文化和经济、产业融合起来,推动潮州从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经济强市转变;二是深入做好“精”字文章,把精致特质、精品意识、精美追求融入到产业发展、城乡建设、文化建设中去,以内涵式发展来增强城市的美誉度和竞争力;三是深入做好“融”字文章,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广阔的视野,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融入海西经济区发展、融入汕潮揭城市群建设。
“‘一核一带一区’对潮州来说是很重要的机遇,也给我们提出了明确定位。对此,我们以全局眼光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一体两翼三带四平台’建设,抓好凤泉湖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工作,大力发展闽粤经济合作区港口经济,加快高铁新城高铁潮汕站区商贸物流中心、潮州特色产业物流区等项目建设,着力推进益海嘉里粮油、华瀛LNG等重大产业项目投产见效,打造陶瓷、食品、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健康‘5个500亿级’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推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落实见效。”刘小涛表示。
省人大代表、揭阳市委书记李水华:
打造有强大带动作用的粤东发展极
“围绕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揭阳将加快构建‘一轴一带一区’新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省人大代表、揭阳市委书记李水华表示,揭阳将积极谋划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以重大项目建设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把揭阳打造成为自身高质量发展并具有强大带动作用的粤东发展极。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举全省之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支持粤东粤西两翼沿海地区与珠三角城市串珠成链建设沿海经济带,这为揭阳深度融入全省对外开放大格局、加快振兴发展提供了难得的重要机遇。”李水华说,揭阳将依托揭阳滨海新区这一改革创新战略支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资源禀赋,做好“融”字大文章,在思想、信息、产业上融入大湾区,积极服务、主动参与大湾区建设。
李水华说,揭阳将突破行政区划局限,构建由揭普(潮)惠发展轴、惠来沿海经济带、西部生态发展区组成的“一轴一带一区”新格局。同时,实施“谋振兴·百日百项大行动”,通过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力抓好“中委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大南海石化工业区+石化产业”这一核心任务,加快建设揭阳海上风能世界级产业基地,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
“我们去年12月全面启动建设的中委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未来将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规模化、一体化、集约化、清洁化重油加工基地。”李水华透露,该项目连同吉林石化ABS项目和昆仑能源揭阳LNG项目等计划总投资高达830多亿元,助力揭阳经济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辛均庆 祁雷 李秀婷 罗丽娟 苏力 陈琬莹 董有逸 王雅烁
见习记者 何雪峰
●本版摄影(除署名外) 南方日报记者 肖雄 王辉 朱洪波